您的位置:首页 >(废弃)公司 >

尚德机构支教老师:创新教学模式很关键

2018-06-16 17:49:02    来源:当代财经网

教学模式创新是困扰很多老师的难题,对于在大凉山支教的尚德机构老师们来说,更是如此。不能一味地灌输,还要克服语言障碍,既要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又不能耽误课程进度……面对种种挑战,他们发明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模式,创造出真正属于这些孩子的“凉山课堂”。

2016年9月,上海杉树公益基金会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布拖县两地教育主管部门合作开展了“杉树支教”——在两地所辖彝族乡镇中心小学或村点小学进行支教的项目,目的是以志愿者代替本地代课教师的形式,帮助解决当地师资不足的问题。杉树支教专注于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助学与助成,用不间断的支持帮助自立、自信、自强的孩子们改变自己的命运。

同年11月,尚德机构加入了上海杉树公益基金会支教项目,以志愿者支教形式帮助凉山地区解决师资不足等问题。从2017年1月开始,尚德机构通过学员APP平台连线大凉山,并面向参加教师资格证培训的学员招募支教老师。

在过去的一年里,杉树支教第二期支教老师一边教学,一边成长。他们承接了在尚德机构进行第三期支教老师招募的宣讲,将大凉山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他们按月提交报告,汇报学习感受;他们每周进行创新学习,不断丰富成长自己。

彝族孩子日常交流都用彝语,因此对汉语的学习略感吃力。在来到大凉山之前,支教的老师们对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已经有所了解,但真的看到考试的结果时,还是被深深的触动。“孩子们没有学习的成就感,老师也没有教学的成就感。”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支教的老师们虚心向当地老师请教,掌握彝族语言的习惯;翻山越岭去走访孩子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我终于明白了,孩子们不是不爱学习,不写作业,他们可能连一张能写字的桌子都没有”,“他们周末回家要帮忙劳作,也不一定有时间学习。”

老师们把理解放在了第一位,他们蹲下来和孩子交流,又想尽一切办法让课堂有趣。在螺吉山学校听课的半天时间,四位老师把二年级和四年级的孩子们集中在户外,设计了语文知识检测通关、综合知识练习小市场、语文知识和体能锻炼大比拼、“童话城堡”做贺卡。孩子们通过合作学习,完成试卷、赚取虚拟货币换取自己喜爱的课外书。担任“小老板”的同学认真负责,点数、算账一丝不苟。虽然合作运气球可以赚取33.3元,但还是有很多孩子去叶老师那里拿了数学题目,坐在教室外的台阶上开始答题,眼里透露出对学习的渴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苏老师模拟“诗词大会”的评分机制,带孩子们用手机进行了一场语文复习课。每个孩子手中都有一台安装了竞赛软件的手机,老师出的题目根据进度安排有序进行。一堂课下来,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科技手段,全部显现在屏幕上,针对掌握不好的点,苏老师又进行了讲解。即学即测,游戏与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让课堂变得紧张。当看到自己使用的手机屏幕出现了“老师送你一朵小红花”时,孩子们就会发出一阵欢呼,手机课堂成为打开山里孩子世界的窗户,这么新奇,这么有趣的课,让这些孩子对学习也更加热爱了。

教学模式的创新,给支教老师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他们一面要接受课堂纪律难以把控的质疑,一面还要担忧一堂课传递的知识能否赶上进度,但每一位支教老师都深知,他们的责任就是创造出真正属于这些孩子的凉山课堂。

“我很喜欢王老师的课,很好玩儿,又能学到知识”,问及同行的小学生的感受,她认真地回答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