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公告 >

泉州-厦门外贸内支线驳运 共享厦门港100余条国际航线资源

2021-10-08 10:35:00    来源:泉州晚报

国庆节前夕,86个集装箱从泉州港抵达厦门港,几个小时后便完成了货物内贸转外贸和报关手续,准备发往国外港口。

这趟直接以水路方式运抵、提离货物的“海上巴士”,既是疫情下国际货运支干线无缝链接的创新实践,也是推动集装箱货物“陆改水”的有效创举。更重要的是,将为接下来泉州探索“区域组合港”模式打下基础。

未来,泉州企业在“厂门口”就能搭上出海的“直通车”。

外贸高速发展 呼唤更灵活高效的运输方式

泉州是外贸大市,国际货运业务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厦门。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泉州地区从厦门港进出口箱量约120万标箱,厦门港进出口货物逾半数来自泉州地区。以往,从泉州通过陆运抵达厦门港的货物,通常只需要两个多小时,但近期受疫情影响,省内跨地市道路运输的成本、耗时等都有所增加,效率难以保证。

这让正致力于打造“现代化商贸之都”的石狮首先感受到了压力。石狮市拥有注册外贸企业数千家,丰富的外贸业态叠加多种政策优势,构建出一副活力四射的外贸生态图:石狮服装城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自2018年启动以来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石湖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今年7月封关运营后带来新的外贸增长点;今年年初,石狮又启动了“跨境电商发展年”打造千亿级国际贸易集散中心,超过500家当地企业转型探索跨境电商新模式……而这一切,也意味着当地外贸企业呼唤更高效、更便捷、更通畅、更低成本的货运保障。

据了解,作为泉州港的中心港区,目前石狮开辟的外贸航线主要为中国台湾(高雄)、菲律宾、中国香港、日本、越南、泰国等9条外贸航线,但外贸航线网络覆盖率仍然较低,不能满足当地外贸进出口企业航线需求,本地外贸集装箱绝大多数流向厦门港、深圳、上海、宁波等地进出口,企业进出口成本高。

近年,为帮助外贸企业降本增效,泉州商务部门积极主动与厦门港建立跨区域合作,通过泉州-厦门外贸内支线驳运,共享厦门港100余条国际航线资源,引导本地企业就近通关出口。不过,由于存在转关、二次查验等不确定因素,传统的“航线共享”模式并不被企业所普遍接受。

“推行泉厦组合港模式可大大提高通关便利性,为石狮乃至泉州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便捷的海上运输通道。”石狮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开通“海上巴士” 致力打造“组合港”全新模式

为缓解疫情下陆路运输难度增加的问题,今年以来,福建港口集团大力支持厦门港推出“海上巴士”货运服务,宁德、福州、莆田、泉州等省内港口货物可以通过海上运输抵达厦门港,再转乘国际干线出口全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机制下,“无接触式”的批量水路运抵和提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陆路运输各环节可能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加快了货物周转效率,也确保了外贸出口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不过,要想将泉州腹地制造业货源和厦门港国际航运资源进行深度整合,以组合港模式打通出口“最后一公里”是必经之路,而真正实现企业在“厂门口”就能搭上组合港的“直通车”,还需要商务、海关、港务等多方协调、紧密配合。

据了解,目前泉州正积极与福建省港口集团公司对接,将共同扶持发展“蓝色公路穿梭巴士”,鼓励和推动集装箱货物“陆改水”,支持“丝路海运”航线拓展。因此,“海上巴士”只是第一步,借力常态化运营的穿梭支线,扭转各个港口单打独斗的局面,破除港口间的“无形屏障”,才能真正达到拓宽“蓝色公路”的目的。

接下来,泉州将重点探索用“区域组合港”的模式解决“同关区转关”货物种类限制(按原规定非认证企业一般贸易货物不能上内支线船)和二次查验的问题。通过优化海关监管流程,实现厦门关区内分属不同隶属关的泉州港与厦门东渡港、海沧港,可共享港口代码组成一个“区域组合港”,货物在各码头间直接通过水路调拨,24小时运输不停歇。

据石狮商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石狮正着力推动泉州-厦门“海上巴士”常态化,全力推进泉厦“组合港”模式率先在石湖港落地生效,同时探索“内外贸同船运输”等新模式。“一旦组合港模式正式启用,泉州企业便可直接选择泉州报关、厦门出口,货物运抵泉州港海关监管场所后便可视为运抵厦门港。”上述负责人称,未来,只需一次性发送运抵报告,货主在泉州海关办理清关手续、货物放行后可直接通过内支线船舶运输至厦门港换装国际航行船舶出口,便可解决最关键的转关申报和二次运抵问题。

在一位从事多年外贸港口相关工作的人士看来,“海上巴士”的服务能够为企业提供一条新的货物出运的路径,解决当下货物公路拖车运输困难的问题。长远来看,在“海上巴士”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组合港模式成型、落地和应用,无疑将加速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在泉州口岸的融通汇聚,提升港口综合经济效益,助力泉州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港口。(刘倩)

关键词: 外贸内支线 国际航线资源 外贸企业 组合港模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