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公告 >

浙江省农科院提高土地的亩均产出率 实现粮食的绿色安全生产和稳粮增粮

2022-09-27 09:41:34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9月23日,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海宁庆祝活动暨斜桥首届澳龙小镇龙虾节在海宁市斜桥镇开幕。

活动现场,“虾王争霸”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海宁市斜桥镇、盐官镇、许村镇、袁花镇、周王庙镇等12个红螯螯虾养殖基地各优选一公一母两只“虾将”参赛。

“今天参赛的龙虾都是刚刚抓上来的,个头还不算最大的。多年稻虾养殖经历给我最大感受是,在省农科院的技术支持下,我们养殖技术进步得很快,小龙虾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好,品质越来越棒。”新农村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介绍,浙江省农科院多年来与海宁市保持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稻-红螯螯虾”生态养殖模式通过种、养殖技术的综合集成创新应用,不仅有效实现了粮食的绿色安全生产和稳粮增粮,而且极大提高了土地的亩均产出率。

“新农村今年养殖规模由去年的200多亩,增加到近1500亩。”省农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楼宝告诉记者,早在2019年他就带领团队入驻海宁市鸿海养殖有限公司,双方共同开展红螯螯虾新品种选育。期间,稻渔综合种养正在全国快速发展,他带领团队应用新培育的红螯螯虾新品系,在斜桥镇新农村创造性开展“稻-红螯螯虾”养殖模式研究,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新品系在稻田共作模式下,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亩均效益达到5000元以上。新农村的村民尝到甜头后,开展“稻-红螯螯虾”养殖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

“虽然我们的种养规模增加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红螯螯虾成活率还不高,一些关键养殖技术还没解决,二是稻虾综合种养减肥禁药后,病虫害风险增加,三是生产效率较低,尤其是当前劳动力价格上涨、劳动力短缺背景下,矛盾更为突出。”楼宝表示,为了克服这些潜在性问题,2022年,他同团队一起在新农村推广应用了红螯螯虾“暖棚标粗技术”,先用塑料暖棚培育出大规格苗种,再开展养殖。这不仅让红螯螯虾成活率提高了15%以上,还将上市时间提早了20天左右。同时他又联合省农科院水稻育种、绿色防控和农业装备团队,精选农科院培育的“浙粳优1578”优良品种,应用青蛙涵养、昆虫行为调控等绿色防控技术降低了病虫害风险,应用稻虾共作实时监测和智能管控系统,在实时监测水质的同时,自动控制增氧设备,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在楼宝带领下,经过省农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和农业装备研究所4个研究所、10余名专家的共同努力,终于迎来了丰硕成果。据介绍,今年亩产值可达16000元,亩均效益可达8900元。(陈嘉宜)

关键词: 澳龙小镇龙虾节 浙江农科院 智能管控系统 水生生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