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公司 >

数字时代,中小银行如何走出一条特色转型之路

2022-06-27 17:28:17    来源:榕城网

数字时代,对于银行来说每天都是新的,正如管理学家卡斯特所说的那样,现代管理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应对变化,银行业正处在数字、科技、市场、监管交织博弈的大变局中。数字化转型的成效加剧了银行业的马太效应,相比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区域性中小银行普遍在科技投入、人才储备、场景连接、产品创新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

那么处于“劣势”下的中小银行要如何走出一条特色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呢?

近日,瞭望智库与百融云创联合发布的《智能化进入下半场——银行数字化转型白皮书(2022)》(以下简称白皮书),立足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把握金融与科技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并结合多家银行的生动实践,为银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一些新思维。

白皮书指出,部分中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成功的银行各有各的成功,但存在一些共通点,发现他们普遍都做好了三件事,良好的数据治理、自有技术生态的创建、立足和深耕地域特色。

数据治理奠定转型基础:数据治理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在几年的探索下,部分领先的中小银行已经能摆脱困局,逐步构建成功了颇为完善的数据模型体系,极具个性化、移动化(便利化)以及创新化的特征,同时配套的平台工具更加综合,运用也更加广泛。

自有技术生态的创建:构建自有技术生态体系是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另一重要路径,其中智能风控中台为最典型技术成果。受自身资源禀赋的约束,中小银行的中台体系相对来说包含模块更为精炼,拥有改造少、风险低、见效快等特点。除了这些特点以外,中小银行的智能中台不一定是全面智能化的,特别是在中短期,看中的是能否支持本身业务场景,能否进行可续发展及建设,以便在中长期拥有全面的智能化技术底层架构。

具有区域特色的数字化转型:区域性银行依赖地域深耕、区域政府支持和线下网点下沉等积累起来的优势,使得区域性银行在当地客户的经营上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

“本土化”是中小银行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护城河,数字化转型能力强的中小银行已经可以利用社交渠道(如微信、APP、网店、电话银行等)直接且深入的以本地化生活场景为切入点连接客户,实现实时触达、维护忠诚度以及客户裂变等目的。从吃喝玩乐各个方面创建特色活动,创建及维护自有流量体系,真正做到依托自身生态自动化维护及创建流量端口,实现对于核心客群的筛选、维护与变现。

这些领先者的经验能为后来者带来哪些启示呢?

中小银行如何走出一条特色转型之路?

白皮书指出,中小银行应做好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清晰统一的数字化转型愿景和目标

数字化转型的根本在于数字化战略,这不能是由单独的业务部门和单个业务部门采取的一系列一次性举措,而需要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一项全面的、整个企业范围的战略,这一战略是由最高层领导的。具体到每家银行,数字化转型要转什么?往哪里转?何时才能见成效?这些问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数字经济崛起的大背景下,不少中小银行既面临存量业务萎缩和不良攀升的冲击,又无力追赶科技化、数字化的浪潮。相比被动转型,或将数字化转型、业务战略做成“两张皮”,主动明确数字化转型的愿景,实现与银行整体战略和业务发展的有机结合,才是取胜之道。

二是吸纳大量数字化转型所需的专业人才

当前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各家银行对科技型人才的需求都在逐年增加。许多银行都大幅增加了科技人才的招聘,一些银行甚至将其列为专项招聘计划。但囿于非头部中小银行地理区位影响,以及大都市圈精尖人才的集聚效应,中小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科技人才结构、技术培育等方面存在失衡。如何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并留住人才是摆在中小银行尤其是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面前的一个难题。

三是完善数据治理基础设施

中小银行在过去的经营中也积累了海量的客户数据、交易数据以及外部数据等,但“质”和“量”都无法与大行相比。其数据基础建设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银行不同程度存在着:缺乏全局数据观、收集渠道单一、数据标准不统一、缺乏分析工具等诸多问题。数据治理是实现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没有数据治理,就谈不上推进数字银行建设。

四是强化技术支撑

金融科技已成为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和未来核心竞争力。大行以及头部全国性银行在发展金融科技过程中呈现强者恒强趋势,而中小银行还面临着诸多发展瓶颈,一方面还存在现有系统交付不敏捷、信息孤岛等问题,另一方面还有前面提到的人才缺口大、研发能力弱,数据积累不足且质量差等诸多挑战。 对中小银行来说,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卓有成效的数字化转型,可以借助第三方科技的力量延伸自己的力量,将外部能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