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基金 >

开源证券:非典型降准、降息的可能性存在

2022-03-09 08:45:32    来源:金融界

非典型降准、降息的可能性存在——固收专题-20220308

1、案例一:2015年股市下跌,央行连续“双降”

近期,海外动荡,大宗商品大涨,股市大跌,市场预期混乱,降准、降息预期再起。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降准、降息并不只看基本面,而是出现过为稳定市场预期、对冲通胀压力等“非典型”的降准、降息。2015年6月之后,股市持续大幅下跌,央行三次“双降”:2015年6月27日宣布降准+降息、2015年8月25日宣布降准+降息、2015年10月23日宣布降准+降息。从结果看,三次双降有助于股市企稳回升,同时也促使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

2、案例二:2019年特朗普加税,央行定向降准

2019年5月5日,特朗普突然表示,将从5月10日起对中国原征收10%关税的200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至25%,且短期内将对另外3250亿美元商品征收25%的关税。5月6日中国股市开盘之前,中国央行宣布定向降准。

2019年5月6日,尽管中国股市仍然大幅杀跌,但迅速企稳进入长期震荡。此次定向降准促使国债收益率从超调的高位回落,直至合理水平以内。

3、案例三:2019年降息应对猪通胀

2019年8月之后,猪肉价格一路上行,导致CPI大幅上行。2019年10月、11月CPI已经上行至4%左右,市场产生了“央行对抗通胀、收紧货币政策”的预期,债券收益率大幅上行至3.3%左右。2019年11月5日,央行下调MLF利率5bp,2019年11月18日,央行下调OMO利率5bp,扭转了市场的紧缩预期,债券收益率开始下行。

4、案例四:2021年降准应对大宗通胀

2021年5月份之后,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行,PPI同比达到9%历史高位,国常会多次定调调控大宗商品价格,市场再次产生央行紧缩预期。2021年7月,央行降准,大超市场预期。央行公告称,“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此次操作被市场称为“降准抗通胀”,内在逻辑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抬高实体经济成本,央行通过降准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从而形成对冲。

2022年1月降息之后,我们认为,该次降息应当是“一次性降息”,即2022年上半年很可能没有再次降息,主要逻辑是此轮稳增长模式类似2020年疫情应对,央行2-3月快速降息,4月之后依赖的是直接见效的信用、财政政策,而没有OMO降息。

俄乌冲突之后,局势变得复杂化。一方面,大宗商品价格再次大涨,按照2021年的逻辑,存在央行宽松以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股市持续大幅下跌,按照2015年的逻辑,存在央行宽松以稳定市场预期的可能性。尽管3月是美联储加息的关键时点,也无法排除中国央行“以我为主”降息的可能。

对于债券市场,我们在1月下旬提出“当前已是2021年债牛已至以来债市最可能面临调整的时点”,之后债券收益率大幅上行20-30bp。站在当前时点,博弈进入复杂化阶段,一方面债市已经抢跑基本面,另一方面央行“非典型”降息的可能性出现。如果降息,对债市也难言方向利多。一方面,“降息前买入、降息后卖出”的市场预期较强,另一方面,如果降息之后其他政策加码,例如5年LPR下调,地产、信用、财政政策跟上,对债市均为利空。

因此,尽管3月降息可能性已经无法排除,但我们仍然维持债市存在调整风险的方向不变,建议根据市场情绪变化,选择适宜的久期和仓位。对于转债,我们认为稳增长政策方向非常确定,外部因素导致的下跌提升了转债的配置价值,如果央行稳定市场预期,则有助于转债上涨。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