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改建停车库、社区活动室……静安区老旧民防工程“焕发生机”

2022-02-18 09:00:01    来源:东方网

东方网记者张力韵2月17日报道:由于工程建设年代久远等历史原因,静安区大量老旧民防工程长期处于封闭、闲置状态。如何改建利用好这些民防空间?静安区民防办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领导要求,在确保居民“脚底下的安全”的基础上,根据群众的切实需求,积极探索公用民防工程公益化再使用的方式,开展老旧民防工程改造。

据了解,静安区累计完成269处老旧公用民防工程综合治理。在全面完成50处密封民防工程物探的基础上,提前启动剩余53处工程的物探工作,为后续治理及开展公益便民服务奠定基础。

改建停车库,缓解居民“停车难”

位于芷江西路453弄13号的地下民防工程,建成之初为小区自行车库使用。由于缺少物业管理,卫生环境脏乱,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静安区民防办在仔细评估工程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对检查出的孔洞、裂缝和渗水处进行专业修补,确保了工程的完整性和防护效能,保障了地下室与上层楼房安全使用无隐患。此外,区民防办特地审批采购了新式防火涂料,重新粉刷了墙面和地面,并恢复了地下室内各处照明。

记者了解到,地下室翻新后,还配套安装了电瓶车充电装置,实现了非机动车库的无人化管理、电瓶车规范化充电。整修完成后的地下非机动车库,转交居委会负责管理,并免去使用民防工程的一切费用。

如今,芷江西路453弄13号非机动车库,内部环境焕然一新,已成为芷江西路街道样板非机动车库。

为全力保障落实“停车难综合治理”民心工程,静安区民防办特别成立“停车难综合治理”专项工作小组,通过积极梳理、排摸区域民防资源,探索合理利用民防设施等地下空间,缓解周边居民“停车难”问题。

“目前,全区已有27个公用民防工程作为机动车库、非机动车库纳入了公益化使用的范围。”静安区民防工程管理所所长刘海骅告诉记者。

改建社区活动室,让居民“老有所乐”

自2010年关闭后,位于芷江西路393弄25号的民防工程地下室,一直处于空置状态。如今,经过翻新之后的地下室成为了苏家巷小区的居民活动室,乒乓房、舞蹈室、会议室等一应俱全。

静安区民防工程管理所所长刘海骅向记者介绍,“中心城区社区用房资源非常有限,与居民的使用需求存在矛盾,我们平时主动向街道社区介绍可用的公用民防工程,如有需求,尽可能推进公益化使用。”

记者了解到,苏家巷小区长期缺乏公共活动场所,居民常常要前往两公里外的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非常不便。负责该街道的民防工程管理员在了解情况后,主动联系苏家巷居委会,提出“将地下室改建成社区活动室”这一想法,立即得到了民防办和街道的大力支持。

小区里拥有了自己的活动室后,在家门口就能丰富文化生活,成了居民们日常好去处,深受小区居民好评。从周一到周日,居民们常常聚集在这里,唱沪剧、跳舞蹈,活动安排得满满当当。

改建教育基地,普及民防知识

在市北初级中学操场下方,由民防工程改建而成的静安区民防教育培训基地藏身于此,经过数年的使用及推广,已在区内受到众多居民的认可。

基地内设有防空防灾展示区,通过文字、图片、模型、视音频的形式,以分序馆、人民防空、城市防灾三个部分,展示民防建设发展和防空防灾知识。在防空防灾技能体验区,还配有多媒体互动体验机,参观者可通过关卡游戏和技能体验设施,学习警报知识、民众防护技能。

民防教育培训基地更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开展民防宣教活动,普及人防知识,进行技能培训。至今,静安区民防教育培训基地累计开展各类宣教活动近1200场次,服务辖区内机关干部、社区居民、学校师生和企业职工10万余人次。

静安区民防工程管理所所长刘海骅告诉记者,今后,静安区民防办将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加大力度,进一步向公益组织、实事项目、具公益性质项目如公益健身房、老年文化娱乐项目等体育、教育、卫生、社区服务方向倾斜,更好地发挥民防平时服务的功能,挖掘潜力、发挥特色,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大局。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