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普惠性保险的产生 实现社会保障与民生保障的升级

2022-08-26 09:52:26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继深圳、南京、珠海等地推出以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俗称“惠民保”)后,前不久,杭州、长沙、贵阳、连云港四地又相继推出各自的“惠民保”产品。截至2022年3月底,已有近30个省份推出“惠民保”产品,保费总收入已突破140万亿元。

业内专家表示,在双重监管(医保局、保险监管部门)格局下,普惠性保险的产生,完成与医保制度有效衔接,覆盖更多医保之外的保障内容,使得多层次医保体系更加清晰,实现社会保障与民生保障的升级。

由点到面快速扩容

保费总收入突破百亿

简单说,“惠民保”是一款具有商业属性的惠民福利保险。业内专家称,其产品形态与传统商业医疗保险相类似,由于价格更普惠、投保门槛更低等特征而引爆市场。

李小姐是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想为自己买一份保险,但经过筛选,她的疾病被很多保险“拒之门外”,有部分保险公司可以承保,但是保费十分昂贵。李小姐称,门槛低、保费低、保额高的“京惠保”成为她的首选。与“京惠保”类似的另外一款普惠保险产品“普惠保”,也同样受到热卖。登录“普惠保”官方微信发现,该产品主要由中国人保财险、国寿财险、泰康养老、中国太平洋人寿及中国平安财险五家公司联合推出。泰康人寿销售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两种保险本质一样,都是补充社保的惠民保险,只是主管机构和承保保险公司不同,保费略有差异。

“惠民保”最早出现在2015年12月,深圳推出一款名为“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的产品。经过初步发展后,2020年至2021年呈现井喷式增长,2020-2021年,是“惠民保”高速发展的两年,参保人数和保费规模经历了倍数增长。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底,目前处于在保状态的“惠民保”产品共计175款。其中,19个省级行政区共推出32款省级产品,117个地市级行政区共推出140款产品。从分布情况看,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四川等5个省份的普惠险产品数量超过10个,广东省数量最多,共有26款产品。

从保障区域看,“惠民保”覆盖区域逐渐扩大,呈现东南沿海城市引领全国的趋势。从城市发展角度看,以上海、广州、杭州为代表的经济发展地区参保人数较多。统计数据对比发现,截至2021年12月31日,整体参保率为6%,2021年较2020年整体参保率提高4.9个百分点,质量也有明显提升。

业内人士表示,普惠保险作为普惠金融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衔接基本医保和商业健康保险,助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使命”。“惠民保”在经历市场政策规范、产品迭代升级、运营大浪淘沙的过程后,让保险行业看到中国居民对医疗保障的需求,也让医药行业看到商业保险有望成为医保外新的医药支付方潜力,大力发展普惠保险的时代已经来临。

针对弱势群体需要

与基本医疗保险互为补充

“惠民保”发展至今,市场已经普遍认可其带来的价值,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针对的承保人群主要是低收入群体、重大疾病群体及老龄群体。泰康人寿销售部相关负责人称,“惠民保”在帮助中低收入群体、中小企业以较小的支出抵御风险,促进社会公平,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先生因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治疗,花费总医疗费用290944.25元,医保统筹报销后,需自行负担的个人自付费用为7877.15元,个人自费费用为214949.01元。张先生表示,自己以特定既往症人群身份参保“北京普惠健康保”后,节省6万多元的自费费用。这对于他来说,算是性价比很高的保险投资。

2021年10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丰富人身保险产品供给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大普惠保险发展力度,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供适当、有效的普惠保险产品,为此,众多保险公司正进一步加大特定人群保障力度,加快开发适合特定人群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和各类意外伤害保险产品。

在慢病保险领域,中国人寿创新开发了“国寿糖安宝医疗保险”,将数据生态与慢病管理糅合,为占全国总人口10%的糖尿病人群提供保险保障及健康管理支持。中国人寿表示,今后一段时期,中国人寿将持续洞察分析老幼病残等弱势群体在医疗、健康以及生活照料等方面实际需求,运用科技手段扩展可保风险范围,探索开发特定保险产品,为弱势群体筑起抵御风险的屏障。

同样是做普惠性保险产品,“惠民保”的出现,是否给传统商业医疗保险带来一定冲击?对此,业内专家认为,“惠民保”经过多年发展,对基本医疗保险已形成重要补充,与传统医疗保险存在某种程度上定位重叠,形成重要的竞合关系。泰康人寿相关负责人称,“惠民保”与医疗险并非替代关系,而是互为补充。“惠民保”因为价格普惠,对应的保障范围不会无限扩展,而传统商业保险在产品设计及保障范围等方面都更加完善和成熟,如果有经济条件,在选择“惠民保”以外,传统商业保险也有必要投保。

完善产品运营模式

破解可持续发展难题

产品的可持续性,是普惠险能否长期“惠民”的根本。随着普惠性保险热度持续升温,承保险企也纷纷升级产品,进而引发市场对险企后端长期理赔运营问题的担忧。

大多数“惠民保”产品,其免赔额高于商业医疗保险,赔付比例低于商业医疗保险,差异化责任也相对单一,素有低配版商业医疗保险之称。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产品本身购买门槛低,随着时间周期拉长,一个自然的结果是,高龄群体和带病体的参保意愿更为强烈,而健康人群可能会因为支付的保费没有得到回报而逐渐不再续保,结果便是产品的赔付率变高,继而保险公司不得不进一步提高保费,保费提高后,原先愿意购买产品的人群中还将损失一部分。如此循环,也被称作保险领域的“死亡螺旋”。

对此,专家建议,提升参保率,可以有效维稳价格、降低风险。而政府的参与是参保率的有力保障。对于有政府参与的产品,政府参与程度越深,参保率越高。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政府公信力支持,让百姓更愿意为产品买单,政府通过行政手段为产品推广,转化率远高于市场手段。其次,政府提供多元化的筹集资金手段,提高用户的投保意识。(董潇)

关键词: 保费总收入 惠民保产品 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 多层次医保体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