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87.88%消费者遇到不公平格式条款 70%以上仍会继续交易

2022-09-02 09:22:16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为提升消费体验,推动消费领域不公平格式条款问题治理,维护消费公平,中国消费者协会于今年6月开展了消费领域不公平格式条款消费者认知调查及线索征集活动,并于近日发布了《“不公平格式条款”消费者认知及线索征集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调查显示,参与调查者总体对格式条款比较了解,87.88%的消费者遇到过不公平格式条款。

“格式条款”是指由一方当事人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不公平格式条款”的存在,事实上就是免除一方责任,限制另一方权利。比如要求“消费者解除合同需提前三十天通知对方”,但“本公司有权随时解除合同”这类条款,商家和消费者双方权责明显不对等。

《报告》显示,遇到不公平格式条款后,70%以上的消费者仍会选择继续交易,主要原因在于经营者过于强势,消费者被迫同意格式条款内容,否则无法继续交易。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消费者遇到消费不公时难以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报告》透露,不公平格式条款不仅猖獗泛滥,覆盖面也很广泛,集中于网络购物、网络游戏、教育培训、通信服务、房屋装修、医疗美容等行业,换句话说,不公平格式条款几乎已经存在于衣食住行的各个领域,消费者在各个领域消费时都可能权益受损,因此这种现状必须改变。

笔者认为,消费者和商家地位不对等是主要问题,合同是商家所拟的,对于消费者来说却是“空降”的,消费者的仔细甄别的时间和应对手段有限。且一旦遭遇权益受损,需要寻求法律帮助,往往还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也正因为如此,一些消费者会选择吃了这个“哑巴亏”。因此,让消费者擦亮眼睛、提高法律意识、寻求法律帮助只是“治标”,真正在监管发力,下功夫治理不公平格式条款才是“治本”。

《报告》提出构建全过程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一是源头治理,强化事前预防;二是过程管控,加强事中监督;三是严肃查处,完善事后救济。这既可以督促经营者公平合理地制定格式合同,完善落实格式合同备案制度,又可以在强化最后一道屏障上发力,充分利用好受理投诉举报和舆情监测等渠道,建立完善不公平格式条款的线索发现机制。其中,线索发现,快速反馈机制可谓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保护消费者权益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总而言之,还需多方合力才能打破过去不合理的消费潜规则,净化消费环境。(王宸)

关键词: 中消协发布调查报告 治理不公平格式条款 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 消费公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