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市场 >

北京:城市功能助力国际消费 推动消费市场进一步扩容

2021-07-23 10:28:10    来源:北京商报

近日,商务部官宣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五个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国内形成了“4直辖市+1省会”的出道试点阵容。在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角逐中,北京已经在一个月前提出“十大专项行动”内容,且北京在《2021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评价报告》中排名首位。未来,北京将聚焦服务消费、数字经济等,推动消费市场进一步扩容,不仅要引领国内国际的消费增长,也要对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城市功能助力国际消费

已经登榜试点的5个城市各具特色,已经提出“十大专项行动”的北京,也彰显了首都的优势。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所长董超指出,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在国际知名度、城市繁荣度、到达便利度、商业活跃度、消费舒适度等方面均具备较好基础,同时政策引领度较高、人口规模大、消费能力强,已经具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功能和特点,理应在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方面发挥先行先试作用。

在董超看来,北京作为先行试点可以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其他地区和城市提供学习借鉴。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北京有着众多重要支撑点。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副所长丁继华表示,北京有着庞大的高端消费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消费群体观念新与多样化、对时尚前沿消费有热情、国际品牌入驻较多。今年上半年,入驻北京的首店品牌为434家。

同时,借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北京也面临新机遇。

世邦魏理仕华北区研究部负责人孙祖天表示,北京传统核心商圈面临存量物业升级,国际化,体验化和全渠道是存量零售物业未来更新改造的方向。新兴区域消费场景升级,家庭型消费定位对周边居住人群的黏性以及对电商冲击较好的防御性,为居住人口不断导入而优质商业设施又相对缺乏的区域提供了发展大型购物中心的机会。

提升高品质商业供给

作为万亿级消费城市,北京也面临商业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孙祖天认为,当前北京市场面临高品质商业空间整体供应仍不足且区域分布不均衡的现状。

孙祖天解释称,北京的消费市场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从人流、销售额上就有比较大的增长,这还是得益于整体大盘。北京的人均消费能力很高。不过,对比其他一二线城市,北京的人均商场面积偏低一些。

“以北京SKP为例谈到,作为去年的全球‘店王’实现超175亿元的销售额,虽然北京SKP所属区域在豪宅覆盖区,但它也不单只是覆盖朝阳的区域,而是已辐射至全北京。在疫情影响下,大部分国内购买奢侈品的需求都涌到北京SKP。这也折射出中国消费者在消费方面的需求非常高。在结构转型过程中,除了出口、投资之外,消费升级一直是中国主导的一个方向,特别是扩大内需、扩大内循环要促进消费。而作为商场业态是最大能够直接满足消费者这个方面需求的。”孙祖天举例称。

丁继华认为,北京已具备很高的消费水平,不过在高端消费的引领力,高端消费品的设计能力、品质力、吸引力上都有待提升。

中购联购物中心委员会主任郭增利也曾指出,从目前的区域划分来看,每个地区都具有属地特点,发展夜经济的方向自然也有所差异。根据消费人群不同的特点,每个区域发展夜经济时也应有独立的发展定位,而不是简单地复制样板区域的运营模式。

创新模式形成合力

北京在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时,更应该多方联动、形成合力。董超认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应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配套,城市需要加大对城市品牌的整体营销推广、新品发布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消费节庆活动等给予重点支持。

董超直言,建设过程中,城市要加强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资金等建设资金对商圈、商业街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尤其,支持消费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和创新型企业发展,支持推进新零售建设重点项目。支持消费促进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引导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建设,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挖掘消费潜力。

宣传方面,城市更要激发市民的积极性。董超认为,北京市要形成多渠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高社会组织、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新闻媒体等机构参与度,塑造城市品牌,提高城市的国际认知度。尤其,要激发广大市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面对消费回流,环球旅游专家杜山川分析,北京不断给予政策支持,在政策导向层面建议对现有的购物及消费场所升级,加强专业服务,适当引入海外购或加强免税商品供给。

孙祖天分析表示,借力政策、消费升级趋势,在城市升级改造上,一些商场改成了办公楼,无论是存量还是新增量,集中在一个相对有限的空间里。基于这种原因,随着疫情得到控制,恢复正常化的过程中,消费的带动和升级也会使商业市场有比较大的复苏,甚至会有反弹出现。

关键词: 城市功能 国际消费 消费市场 消费增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