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市场 >

中信银行:供应链金融线上化需更全面 精准的解决方案

2022-09-09 10:03:3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近几年,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迅猛,不仅业务品类越来越多,参与主体也越来越丰富,金融机构、科技公司、产业平台等纷纷入局,为企业提供保理融资、订单融资、预付款融资、存货融资等服务,通过线上化、数字化路径较大地提升了客户体验和服务效率。

技术在进步,业态在发展,但仍有不少企业主表示,供应链贷款审批效率慢、业务复杂、操作繁琐……这就说明,目前还有大量的金融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供应链金融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2020年,《人民银行等八部门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银发〔2020〕226号)下发,对供应链金融做出诠释:“指从供应链及产业链整体出发,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在真实交易背景下,构建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一体化的金融供给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提供系统性的金融解决方案,以快速响应产业链上企业的结算、融资、财务管理等综合需求,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产业链各方价值。”

供应链金融线上化

需更全面、精准解决方案

近年来,企业靠资本扩张带动的粗放式经营受限,更加聚焦主业实现内生增长,产生了越来越多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和供应链活动相关的融资需求,这类需求更多地呈现了短周期、高频的特征。因此,融资时效成为金融机构重要的竞争力之一,越来越多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转移到线上,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快速、自动授信和放款,帮助企业及时获得资金融通,这是当前各家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创新方向。

与此同时,国家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高度重视供应链产业链完整稳定,推动经济良性循环和优化布局,尤其是当前稳住经济大盘形势下,供应链上、中、下游的整体协同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供应链作为统一有机整体,需要金融机构围绕企业资产和资金供给两端,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解决方案,这是金融机构比较欠缺,应重点研究突破的方向。

据了解,中信银行近些年不断在供应链金融业务领域进行深入剖析,从较为抽象的三大核心要素来看,资产、主体、产品各业务要素之间没有产生联系,导致每个业务都比较独立,这是突破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固有束缚和掣肘的关键所在。

各资产之间需要盘活。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沉淀了银票、财票、商票、应收账款、信用证、存单、存款、理财等大量资产,这是金融机构提供融资的重要依据。但目前企业有应收账款只能做保理融资或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有存货只能做存货融资,不能根据企业经营需要进行统一资产管理和灵活调配使用。

各主体之间缺乏传导。除了“电子应收账款凭证”等少量产品外,核心企业信用没能在上下游企业之间畅通传导,造成大部分小微企业不能充分依托核心企业信用获得便捷融资,往往需要提供额外的担保措施,未能有效缓解小微企业的负担。

为解决以上问题,只有打破各业务要素之间的割裂,才能真正促进供应链产业链循环畅通。

构建供应链生态

突破束缚解放生产力

据了解,中信银行独辟蹊径,在业内首创以企业资产池为核心构建供应链生态,通过“池”建立桥梁和纽带,将产品、资产、主体之间的联系打通,为企业提供资产管理和综合融资服务,提升供应链产业链资源配置效率。

例如,打通各个供应链金融产品,提供综合融资。据中信银行介绍,打通资产池与信e链、信保理等线上交易融资产品,向企业客群提供“一个授信”“一次签约”“一套系统”的一站式综合融资服务。通过产品嫁接和灵活组合,实现便捷的期限错配、利率转换、银行增信及资产变现,打造全新、卓越的业务体验。

全面支持企业资产入池,让资产发挥价值。支持企业银票、财票、商票、应收账款、国内证、存货、商票、存单等资产入池,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可灵活进行出入池操作,并且凭借池内的资产可随时融资,发挥“企业流动性资产大管家和综合融资平台”作用。

中信银行表示,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的普及运用,资产变得越来越透明和可信,资产入池后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大大提升,不仅可在银行获得快速融资,也可通过“信流转”打通多元化的资金渠道,使得不同的风险资源与不同风险偏好的资金进行更加精准的匹配,从而降低产业链整体融资成本。(董潇)

关键词: 金融线上化 中信银行 存货融资 企业成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