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市场 >

多普泰已实现19项科技成果转化 其中发明专利达28项

2022-10-12 08:32:15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重庆多普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多普泰”)成立于2004年3月,是一家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制药企业。自成立之初,多普泰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近年来,多普泰在研发和智能化生产改造上持续加大投入,以科技为强企目标,用创新为产业赋能,逐步建成现代中医药产业科技生产基地。

作为扎根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发展壮大的本土医药企业,多普泰17年间先后获得多项荣誉称号,推动万盛经开区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智能化生产

推进生产效能提升

作为一家中药制造企业,在创业之初,多普泰面临生产工艺传统化,生产效率低,缺乏科技创新人才等问题。不过,2015年多普泰开始实施现代中药产品技改扩能项目,进行老旧厂房设施改造、新厂区修建。

此外,多普泰从2018年开始,在原建项目基础上采用增加千万资金投入,淘汰落后机器、改良现有设备、引进先进设备等方式,巧做“加减法”,向“智能化”要效率,建成智能化中药生产线,并成功搭建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传统生产向现代化数字车间转变。

得益于创新智能化生产,企业生产效能大幅提升。多普泰生产技术部部长彭治平介绍,以外包装车间为例,通过对传统灌装、内包装生产线的升级改造,多普泰不仅实现了药品填充、泡罩成型、药品外包装联机全自动化生产,而且通过配备多项质量检测装置,有效减少了药品的质量缺陷。

走进多普泰公司外包装车间,全自动的生产包装线上,设备飞速运转,药品装袋、装盒、依序接受电子检查,一盒盒完好的产品打包下线……

据了解,改造前,多普泰有包装工人约100人,每天可包装药品4万盒;改造后,公司的员工总数维持不变,而全自动化生产线生产效率提高2.5倍,每天可包装药品10万盒。

可以说,该公司智能化改造后,单位生产效率翻倍,能源消耗降低30%以上,节约人工20人以上,而节约下来的人员,安排到新建的普药、食品生产线工作,实现效能提升,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

推进产学研联合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作为一家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水蛭养殖为一体的高科技制药企业,多普泰重点产品是以天然吸血水蛭为主要原料的心脑血管处方药,凭借对水蛭素药用价值的充分发掘和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多普泰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

自成立以来,多普泰通过建立与高校、科研单位联合科技创新机制,推进产学研联合,加强水蛭养殖技术创新,建设工厂化、规模化的水蛭养殖基地,努力打造以水蛭养殖和天然水蛭素系列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天然水蛭素”生产销售企业。

此外,多普泰通过产学研联合,开发水蛭的科研价值。在产学研合作模式支持下,2021年,多普泰实现了水蛭规模养殖,为企业稳定提供心脑血管药物原材料,不仅实现企业经济效益,而且还带动周边农户就业致富。

目前,多普泰已实现19项科技成果转化,成功孵化出36项水蛭药品、生产工艺、养殖技术的核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达28项。

“劳模领跑+团队创新”模式

引领创新驱动发展

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多普泰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希望以“劳模领跑+团队创新”模式,进行课题研讨、技术攻坚、项目开放、成果申报及其它相关的科研、培训、交流等方式,打造出企业实用型创新技术精品。

多普泰以郭平牯劳模创新工作室为标杆,围绕“树立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代”的目标,通过提供资金、场地、创新机制等全方位的支持,把“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成为展现和提升创新能力的“阵地”,引领和集聚创新人才的“基地”,传承和发扬劳模精神的“园地”。

据悉,郭平牯劳模创新工作室,主要开展公司技术项目攻关、理论和技术知识培训、团队建设、工作机制探索等活动,设有生产、工艺、研发、质量等十个项目组。目前,该工作室共有成员25名,其中拔尖技术骨干5名(含1名省部级劳模)、技术人才4名,专业技术人员39名。

“郭平牯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5年多来,成功完成了公司14个项目课题,累计为公司节约成本3000多万元。技术创新的突破,使该公司的经济效益连续3年保持较快速增长。

多年来,多普泰还坚持推动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坚持每年组织开展技术创新、岗位练兵、技能大赛、能力培训等提升职工职业素质的活动,打造了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队伍。(揭圣贵)

关键词: 现代中医药产业基地 高科技制药企业 医药健康产业发展 现代化数字车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