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热点推荐 >

杉杉股份: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9.47亿元 同比增长209.82%

2021-09-23 09:31:08    来源:投资者网

时隔五年,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杉杉股份”,600884.SH )业绩再次迎来爆发。

据中报披露,今年上半年,杉杉股份营业收入为99.47亿元,同比增长209.82%;同期,公司净利润8.77亿元,同比增长860%。

此前,公司业绩已有4年没有明显起色了。2017年至2020年,公司的营收一直没有突破90亿元,净利润甚至连续两年负增长。

不过,2021年公司仅用半年时间取得了近百亿的营收,这一成绩超过了前四年的每年营收。

对于上半年业绩大增,杉杉股份认为主要驱动因素有以下四点:

第一,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带动锂电材料需求增加。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年1-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0.6万辆,同比增长201.5%,截至2021年6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累计销量已经与2019年全年持平。

第二,小动力市场继续保持较高速发展。高工锂电调研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电动二轮车总产量1025万辆,用锂电池出货量约为10GWH,同比增长76.4%。

第三,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市场延续强势。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居家办公和在线教育促使消费者和教育领域对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需求增加,2021年全球新冠疫情并未有效缓解,全球笔记本与平板电脑市场继续维持高增长势头。

第四,储能锂电池市场进入加速发展期。高工锂电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到16.2GWH,同比增长70.53%,随着政策对新型储能支持力度加大、电力市场商业化机制建立、储能商业模式清晰以及锂离子电池成本的不断下降,储能锂电池市场将进入加速发展期。

财信证券对公司上半年的经营成果评价道:“杉杉股份持续聚焦核心业务,双主业发展向好。”此外,受益于下游需求景气,公司锂电业务量利齐升;同时公司完成了对LG偏光片业务的收购,增厚公司利润,偏光片业务打开新的利润增长点。

实际上,对于杉杉股份如此超预期的业绩表现,二级市场早有反应。

从杉杉股份今年的股价走势可以看到,公司股价之前很久几乎横盘不动。

不过,进入今年6月之后,公司股价开始启动。自6月1日到9月16日收盘,77个交易日取得111.44%的涨幅。

尤其是最近随着市场回暖,公司股价三个交易日大涨13.15%,成交量361.09万手,成交金额135.39亿,各项交易数据表现强于近些年平均值。由此可见,二级市场资金已经愈发认可杉杉股份的发展前景了。

负极龙头地位

从营收组成来看,杉杉股份的主要收入来源由锂电池材料、偏光片两大业务构成。其中锂电池材料今年上半年贡献了46.98亿元的收入,占营收比例为47.23%;同期,偏光片业务收入46.53亿元,占营收比例为46.78%。

另外,还有光伏组件等四项业务也贡献了少部分收入,具体如下表所示。

锂电池材料方面,杉杉股份在负极材料方面尤为突出。作为负极材料龙头企业,尤其是在石墨负极方面,公司具有较大优势。

目前,Wind锂电负极指数成份股共有5家,其中杉杉股份的总市值排名第二,而且市盈率较低。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在同类公司中垫底,详情如下表所示。

在众多负极龙头企业中,杉杉股份是国内最早采用箱体炉生产工艺来生产石墨材料的企业,这种工艺在达到传统坩埚炉的生产环境,同时还能够提升1倍的容积,而总耗电量却仅增加约10%。

这种生产工艺,对企业的规模要求较高。

而箱体炉工艺厢板拼接过程精度要求高,装料吸料操作难度大,加热过程需更加精确地控制送电曲线及温度测量。同时,箱体炉单炉容积更大导致产品调整灵活性降低。因此,这是一种只有少数头部企业才能掌握并且能够规模化使用的生产工艺,此外,这一工艺还能够配合吸料天车进行投料,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

杉杉股份是国内首家在石墨化加工中采用吸料天车进行投料的企业,同时配合密闭气力输送系统,不仅能控制微粉扬尘,还能提高出炉实收率,提升经济效益。

不难看出,两相叠加,杉杉股份在生产成本方面占据相当的优势,而更可贵的是,公司目前仍在努力节约成本。

虽然杉杉股份采用了工艺较为先进的箱体炉工艺,不过仍然需要采用间歇法生产,即加料和高温石墨化需要分开进行,这会造成很大的浪费。而连续法生产工艺则可以解决这些痛点,杉杉股份也正在积极尝试这一更为先进的生产方法。

目前,包括杉杉股份在内的一些行业龙头公司,正在研发的一种连续化生产方式包括采用一种立式石墨化炉进行生产。

新的生产工艺在整个生产过程为自动化连续生产,可连续加料,节约了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加热设备设置在炉体内,原材料通过转动耙来受热均匀,减少了填充料的使用,降低能耗和原材料成本。

因此,对于现阶段间歇法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尾气排放等问题有望被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市场愈发青睐的硅碳负极,杉杉股份从下半年起将逐步实现对全球知名电动工具企业的批量供货和新能车的批量应用。

此外,杉杉股份也正在研发“非碳”材料负极——硅基材料负极。这种新型材料可提升理论克容量,适应高能量密度发展趋势,但硅基负极存在体积膨胀和电导率低等问题,具备较高技术壁垒。

川财证券表示:“目前硅基负极材料比锡基材料、钛酸锂更要受到企业重视,是目前各大负极材料主流厂商重点研究对象,是未来最可能大规模应用的新型负极材料之一。”

“快充时代”的契机

在负极材料方面技术具有深厚积累的杉杉股份,或将随着快充锂电池应用愈发广泛,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当下,在手机领域,快充几乎已经成为“标配”。目前60W快充几乎已经成为高端机型的最低门槛,而VIVO及小米部分机型充电功率已达120W。

不仅如此,逐渐火热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开始青睐“快充”。目前,包括保时捷Taycan以及现代起亚IQNIQ5已将其电压平台提升至800V,快充倍率提升至2C及以上,哪吒和特斯拉超充等也实现2C以上快充倍率。信达证券预计,未来车型在快充性能上将不断加码,快充型锂电池将快速放量。

与传统观念不同,快充锂电池对于负极材料要求极高。

信达证券在研报中提到,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正极材料对锂电池的快充影响不大,主要是负极材料。对于负极而言,除了正常的锂离子嵌入、脱嵌过程外,如果负极的嵌锂空间不足、锂离子嵌入负极阻力太大、锂离子过快从正极脱嵌但无法快速等量嵌入负极,还存在锂离子在负极上沉积为锂金属、而非嵌入负极的析锂反应。

今年上半年,杉杉股份的快充负极材料已成为公司成功出海的一张“金名片”。据中报披露。凭借性能领先的高容量快充材料,上半年公司海外客户出货量同比增长131%。

杉杉股份对动力电池快充领域充满信心,“动力类产品方面,公司突破高能量密度快充技术瓶颈,开发出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兼顾快充的动力类产品,消费类产品方面,公司突破数码类高能量密度低膨胀技术瓶颈,打造新一代低膨胀造粒技术平台,突破生焦二次颗粒5C快充技术瓶颈,打造新一代5C高能量密度技术平台。”

信达证券认为,新能车续航里程提升的边际效用递减,快充将成为提升产品力的核心,负极为快充关键,杉杉科技绝对领先。

销售毛利率波动明显

虽然杉杉股份在负极领域的龙头地位愈发稳固,但公司目前存在的业务较为分散等,也被一些投资者诟病。

2020年,杉杉股份以11亿美元收购了LG化学旗下LCD偏光片业务,目前已成为公司第二大核心业务,今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5亿元。

这次收购仅就偏光片业务来看,比较划算。据杉杉股份披露,2020年LG化学偏光片业务占据约25%的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一。

不过,虽然是一笔划算的收购,但这项业务毕竟与锂电池业务有着本质的差别,这就造成了公司形成了较为复杂的业务格局。

不仅如此,杉杉股份的“分散经营”思路在强势的锂电池业务也有体现。

除受到机构认可的负极业务外,杉杉股份还有钴酸锂、三元材料、三元前驱体等正极材料产品。

繁杂的业务条线,不仅会面临更加复杂的下游需求波动,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也将很大程度的影响公司毛利率。

从总体来看,杉杉股份的销售毛利率波动也较为明显。

平安证券认为,公司现阶段主要面临的风险有: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业务结构调整不及预期。

其中,业务结构调整风险指的是,如果其他业务的出表时间慢于预期,将影响公司利润的释放。

中银证券在给予杉杉股份“增持”评级后,表示这一评级或将面临公司新能源汽车需求不达预期、价格竞争超预期、LCD偏光片业务不达预期、消费电子需求不达预期、运营业务亏损超预期、新冠疫情影响超预期的风险。

由此可见,公司虽然业务覆盖面较广,但需要同时应对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这对公司的管理能力将面临较大的考验。

9月10日,杉杉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公开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剥离非核心业务,以聚焦锂电材料和偏光片两大核心主业的发展,相关资产剥离进展如下:富银融资股份的剩余股权已完成出售;储能业务运维平台公司的股权处置已完成;充电桩业务正与意向收购方进行洽谈。”

未来,杉杉股份如果能够持续精简业务,在核心业务上深耕,则公司在强势业务上的影响力将会逐步加深。(张斯文)

关键词: 杉杉股份 营业收入 公司净利润 储能锂电池市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