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研究 >

苏州市金融业提升金融发展能级 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2021-07-14 14:40:27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古有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奠定了苏州城格局,如今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苏州在金融领域打响一场新战役,目标跻身长三角“雁阵”头部方队。

6月中旬,苏州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会议召开,提出将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提升金融发展能级,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关于推进苏州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及《关于推进苏州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也在会上出炉。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还明确了早日成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有良好协同增强效应的功能性金融中心。

建设功能性金融中心

今年一季度,苏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1.1%,增速位居6个GDP超2万亿城市之首。

这其中金融业的贡献功不可没,但探索金融服务苏州产业转型的新逻辑和思路愈发紧迫。

告别“房东经济”带来的快感,向“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转型,紧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浪潮,提升苏州在产业链和创新链中的位置,积极探索金融服务苏州产业转型的逻辑和思路。

苏州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会议明确, 目标到2025年,苏州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比达10%,持牌法人金融机构增加到20家以上,境内外上市公司超过300家、千亿市值上市公司总数超过5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1.5万亿元,备案私募基金超过2500支,管理规模力争比2020年翻一番、超过7000亿元。

当天,还为14家金融功能性总部及新设机构进行揭牌。据悉,目前苏州全市共有金融功能性总部39个,一级以上持牌金融机构136家其中银行业占59家,今年新落户金融功能性总部有12个,新设持牌金融机构有9家。

自2020年上半年超越上海和深圳,苏州成为中国第一大工业城市后,当前金融板块正成为苏州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发力点,各类金融功能性总部、持牌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等加速落户,形成了良好的集聚效应。

苏州要打造“功能性金融中心”,指的是为特定区域内的实体经济发展和运行提供针对性金融服务支持功能的金融集聚区。一方面,它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另一方面,它建立起了与本地经济等特点相匹配的特色功能性金融体系。苏州这种发展战略的选择,既取决于苏州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城市定位,也与其产业在整个长三角区域产业链、创新链中的位置有关。

从长三角城市发展现状来看,客观上已经形成了“以上海为龙头、长三角城市呈现阶梯化发展”的基本格局,即国内版的“雁阵”模式。作为长三角区域唯一的超级城市,上海成为这一“雁阵”中无可争辩的领头雁。苏州、南京、杭州等城市成为这个国内版“雁阵”模式中的第二梯队,其他城市构成了第三、第四梯队。

打造4个“标杆”1个“中心”

目标的落实需要行之有效的做法。推进金融业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大局,苏州敢为人先。

实际上,今年5月发布的《苏州市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明确了苏州金融业发展思路、举措和实施保障,包括打造4个“标杆城市”、1个“功能性金融中心”,指导未来5年苏州市金融业发展。

围绕打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标杆城市,苏州将以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为抓手做亮实体金融,加快产融结构匹配,积极打造具备制造业全产业链服务能力的国际先进制造业金融中心。

围绕打造数字金融创新标杆城市,苏州金融将积极融入全市数字化发展大局,以深化数字征信、数字人民币、金融科技创新监管三大试点为主线,率先布局数字金融产业链。

围绕打造产业资本集聚标杆城市,苏州将吸引各类国内外资本集聚发展,畅通产业与资本对接渠道,构筑资本围绕产业深度融合的资本生态体系。

围绕打造金融开放合作标杆城市,苏州将加强内外联动,以服务长三角和推进沪苏同城化为核心,紧扣省域一体化发展布局,深化中新、昆台合作渠道优势,探索有苏州特色的金融开放合作路径。

苏州还发布了《关于推进苏州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干货多多。

其中,苏州对新设金融企业总部,将给予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的一次性落户奖励。对金融企业总部发展壮大、新设金融企业一级分支机构、新设金融企业专营机构或专业子公司、新设金融控股公司和私募投资机构等,也给予相应奖励。

立足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企业融资畅通,引导银行机构以线上审批形式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且单户1000万元及以下的信用贷款,此外,苏州还将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在金融人才引育等方面给予支持。

打造“双钻石型”结构

在外界对苏州的热议中,“最强地级市”一直是个鲜明标签。

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表示,最强地级市对苏州来说“没什么好骄傲”,苏州的目标不是保持地级市第一,而是应当有更大的担当和作为。

许昆林阐释道,除了地区生产总值位列全国第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出口总额,苏州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均位列第四;上市企业数量,苏州位列第五,其中科创板位列第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苏州稳居前三,“偶尔也会蹦到第一名”。

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苏州的产业结构将呈现出“高端制造业占比大、传统制造业占比小”的钻石型结构,与之相匹配的金融也应当是“创新型金融服务多、传统金融服务占比小”的钻石型结构。未来,苏州的产业结构和金融机构将相匹配,呈现出“双钻石型”结构。

截至目前,苏州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达197家,其中境内A股上市公司157家,居全国城市第五。科创板上市公司30家,居全国城市第三。此外,来自苏州市金融监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苏州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77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8.8%;全市金融机构总数8973家,持牌法人金融机构15家。

这一系列数据显示,苏州的金融生态环境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但是距离2025年“金融业增加值占比达10%,持牌法人金融机构增加到20家以上,境内外上市公司超过300家”的愿景,仍然任重道远。

所以,苏州提出金融发展目标和金融生态要求,实际是苏州经济工作转型、经济目标提升、经济转型加快的体现。特别是在上市公司和持牌金融机构方面的要求,促使苏州决心打一场金融新战役。

关键词: 金融业 金融发展 实体经济 金融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