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商业 >

为社区康复工作者“充电”,顺德社区康复人才培育妙招频出|环球快播

2023-07-04 09:13:19    来源:顺德新闻网

近日,顺德区威权康复服务中心的康复治疗师李sir入户走访了一名服务对象。这是一位阿姨,走路姿势有点歪斜——典型的长短腿症状。


(资料图)

在以往,对于这种情况,李sir的经验并不丰富,但“赋能发展”顺德区社区康复专业技术增能班的学习经历给了他处理这个案例的灵感。他根据课堂老师教授的技巧,首先判断原因,“一般来说,引发长短腿的原因有骨盆原因或者肌肉紧张,阿姨是因为肌肉紧张引起的,需要帮助松弛肌肉群。”对于松弛肌肉群的技巧,课堂也有教,李sir根据所学进行了一番操作,阿姨的走路步态就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

“赋能发展”顺德区社区康复专业技术增能班是面向区内从事社区肢体康复工作者即康复治疗师开展的专项培训,邀请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的专业医师前来授课,促进康复治疗师康复知识及技巧的学习与补充,以更好地开展服务。

而“赋能发展”顺德区社区康复专业技术增能班则是属于“灌注能量”社区康复发展计划的内容之一,后者由顺德区残疾人康复协会(以下简称顺德康协)策划实施,得到了顺德区社会治理众创共善计划的支持,主要为区内的康复治疗师、康复机构的管理者等提供相应的培训,以此促进原有社区康复工作者成长,以及培育更多相应人才。

专业医生现场讲解相关的影像学知识。

专业医生手把手教学

还组织外出参观学习

对于李sir来说,“赋能发展”顺德区社区康复专业技术增能班的干货很多,尤其令人惊喜的是,项目邀请了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的专业医师前来授课,甚至带着一群学员入户,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并安排康复技巧的现场示范及实操。

有一次,入户教学遇到的服务对象是一名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阿姨,现场看过阿姨的X光片及听取了有关症状的描述之后,医生发现阿姨存在腰椎滑脱,但是症状相对轻微的情况,由此诊断阿姨的情况并不算太严重,但是常规会采用的让患者模拟燕子飞的康复疗法不太适合,而应该采取屈髋屈膝然后抱球的动作进行康复练习。听取医生的建议并试验了一番之后,患者发现情况确有好转。

“这些学习让我开了眼界,为以后的服务提供了更多的思路。”李sir说。李sir作为康复治疗师从业已有十年,目前负责入户为残障人士提供居家康复服务,大学选择康复治疗专业的他在校园获得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出来就业后会通过学术会议和单位提供的培训提高实操能力,“但是康复治疗师和临床医师不一样,缺乏一些临床诊断和影像学的知识,遇到一些病历缺失的服务对象,我们提供服务就要万分的谨慎小心。”“赋能发展”顺德区社区康复专业技术增能班的课程其实解决了李sir们在这方面存在的部分困扰,在大部分课程里,专业医生都会向学员们传授相应的痛症诊断、影像学判断等技巧,并现场示范,以及指导学员实操。

“一般来说,适应期和发展期的基础康复工作者对专业技能培训的需求最大,而社区康复工作者对于成人康复课程内容的选择反映了他们对培训课程的需求更多偏向基础康复手法和社工技巧的实际运用。”顺德康协工作人员黎sir说,这只是社区康复工作者的部分需求,例如成熟期的社区康复工作者对于机构管理知识需求会比较大,比如机构未来规划、管理学等。为此,除了针对适应期和发展期的基础康复工作者提供增能班和社区康复实务技巧督学课程外,顺德康协的“灌注能量”项目还面向社区康复机构骨干及管理人员安排了管理提升班。

李丹凤是容桂星愿自闭症康复中心的主任,不仅关注自身技术层面的提升,还十分关注机构的成长,社区康复骨干人员管理提升班的课程让她受益匪浅。“有一次顺德康协组织我们到广州的机构参观学习,他们或引进香港的课程,或引进美国的课程,以及与高校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发展得都比较快。”李丹凤说,相比之下,容桂星愿因为条件有限一直是自己在摸索中前进,“引进先进经验的做法,会帮助机构少走很多弯路。”

专业医生现场示范康复手法。

人才供不应求能力参差不齐

社区康复行业人才培育需求迫切

“灌注能量”社区康复发展计划的实施有着现实的社会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针对脑瘫、孤独症、智力障碍、听力言语障碍类特殊儿童及智力障碍、精神障碍、重度肢体残疾类残障人士的康复服务在顺德开始发展。数据显示,如今顺德十个镇街均有社区康复类机构,其中康园中心17家,相关工作人员160人,儿童康复机构10间,相关工作人员273人。

其中,社区康复工作者主要包括肢体康复工作者、社区医生、社工、康复治疗师及特教老师等,他们主要为服务对象提供居家康复训练、社工服务、特殊教育等,其中部分通过机构开展托管的形式开展,部分通过上门服务的形式开展。

虽然看似队伍庞大,但在顺德,社区康复工作者供不应求的情况十分突出,以入户提供康复服务为例,每名社区康复工作者针对一名服务对象的入户服务时数要达到96小时/年,每个月每个服务对象至少要走访四次。“我们调研发现,其实挺多服务对象希望社区康复工作者能多上门,但是分配给每名服务对象的补贴金额是定额的,如果有服务对象同时需要社工服务和康复服务,可能次数还要分摊。”黎sir说,如此一来,社区康复工作者就显得供不应求,部分服务对象需要排队等候。

而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成为行业内人才现状的又一焦点。据悉,对于大部分特殊儿童家长来说,他们会担心孩子长大后的生活情况,在并非每个特殊孩子都能进入特殊学校接受教育的情况之下,他们将希望寄托在能够提供特殊教育的老师身上。但事实上,顺德的特教老师数量并不多,在这部分存量人才中,也只有少部分是特殊教育专业出身。

再加上,已经进入社区康复领域的从业人员,本身也存在职业发展规划、专业技能提升、身心健康等方面的需求。在此背景下,致力于为残疾人康复服务提供支持性服务的顺德康协自成立起便开始着力于社区康复人才的培育,在进行精准的行业需求调研后,通过参与创投项目投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社区康复工作者提供集中培训、康复课程督导教研以及跟岗实训等活动。“灌注能量”社区康复发展计划就诞生于这样的背景,目前已经延续了三四年。

学员在接受培训。

精准调研推出专业课程

不断优化提升培训效率

精准的行业调研让顺德康协推出的培训课程切中了行业痛点。“可能康协站在整个行业的角度去规划,对顺德本土的社区康复行业也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我觉得他们的课程针对性特别强,精准地切中了我们的需求点。”李sir说。

让人欣喜的是,即便推出的课程在行业内已经有着较高的评价,顺德康协在这方面依然精益求精。例如此前的“灌注能量”项目针对的受众包括民政工作人员、特殊儿童家长以及社区康复工作人员等,后来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将受众范围收窄,主要聚焦于社区康复工作者的培育提升。

“为了避免资源的重复利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2022—2023年度我们还对‘灌注能量’社区康复发展计划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顺德康协工作人员冯姑娘说,此次优化是将“灌注能量”项目的具体内容分成三部分,分别是“赋能发展”顺德区社区康复专业技术增能班、“赋能发展”社区康复实务技巧督学日以及社区康复骨干人员管理提升班。

受众也进行了精准的划分,增能班和督学日主要针对一线社区康复工作者开展,通过提供专题培训提升专业实操能力和补充知识,通过案例督学提升专业知识,学习专业康复手法,提升服务能力;管理提升班主要针对康复机构骨干及管理人员,希望他们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反哺机构,加强对机构人员的管理,从而促进行业发展。

记者从顺德康协了解到,2022—2023年度,他们计划开展2场“赋能发展”顺德区社区康复专业技术增能班,提供集中式理论和实操培训,预计受益者达到70人次;开展8场“赋能发展”社区康复实务技巧督学日,分组入户开展案例督学,受益者预计达到40人次;开展4场社区康复骨干人员管理提升班,其中2场集中培训,2场参访活动,受益者预计达到60人次。

创新建立“医社健共体”模式

推动专家和技术下沉社区

优化过后的“赋能发展”项目卓见成效。记者从顺德康协了解到,他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接受培训的学员进行调研,有80%参与培训的一线康复工作者表示专业知识与实务技巧得到了提升;80%参与培训的机构骨干和管理者认为自己的管理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此基础上,根据‘赋能发展’顺德区社区康复专业技术增能班及实务技巧督学日学习成效,我们准备7月底产出至少2个专题视频示范课供康复工作者、社会大众参考。”冯姑娘介绍。

事实上,这个事情顺德康协一直在做。去年正值顺德康协成立十周年,其印制了一本《顺德区特殊儿童康复服务示范课程与服务案例集》并对外发布。案例集不仅对顺德区内的特殊儿童康复机构进行了介绍,还收录了众多特殊儿童康复示范课程和康复服务案例。

书册里的示范课程和案例集难以避免会停留在理论层面,有没有更生动的呈现方式?答案是肯定的,顺德康协将书册里收录的每一节示范课都录成了视频,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而书册的相应页面也附上了二维码,只要扫码就能进入微信公众号的相应推文,找到课程的视频。

类似的创新,顺德康协仍然有着很多鲜活的想法。为建立社区康复人才体系平台,提升社区康复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与实务技巧,2022—2023年度,顺德康协联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康复医学科、社区居家康复站点,开展“赋能发展”社区康复实务技巧督学日活动,今年还以“医社健共体”模式,促进医院与社区康复机构结合,推动区内残障康复水平质量不断发展。

所谓“医社健共体”模式,指的是由顺德区残疾人康复协会牵头,联动各级公立医院、社区康复服务机构,面向基层,整合顺德区康复医疗服务资源,建立健全各级医院、社区康复服务机构、基层康复服务站点之间的协同整合模式,组建服务共同、技术共享的健共体。在推动健共体专家下沉、技术下沉的同时,逐步让更多残疾人群体享受更专业优质的康复服务。

这样的资源整合,成效首先就体现在督学日的培训上,专业医生对相应痛症的诊断和缓解手法进行深入浅出的指导和教学,对社区患者不同痛症作出剖析,进一步促进社区康复工作者专业知识的补充与实务技巧的提升,帮助其更好地将安全、见效快、易上手、实操强的手法融入康复服务当中。

记者从顺德康协了解到,未来他们将继续完善医院与社区康复机构牵手的“医社结合”康复人才体系平台,以医院技术力量支持社区康复共建模式,促进社区康复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与实务技巧提升,推动区内残障康复水平质量不断发展。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莫胜娜

图/顺德康协

爱心捐赠

户名:佛山市顺德区慈善会

顺德农商银行账号:13138900000342

中国农业银行账号:44467001040023396

爱心热线:22222323

微信捐赠:关注“慈善顺德”微信公众号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