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银行加速设立资管子公司应对新规

2018-05-07 17:14:53    来源: 北京日报

由于银行的主营业务并不包括资管业务,通过设立具有独立法人主体的资管子公司不仅可以明确资产管理业务的交易主体地位和体制架构,也是实现风险隔离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家银行方案出炉

北京银行于上月末表示将探索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这是继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之后,第三家明确表示探索设立资管子公司的商业银行。根据北京银行发布的董事会决议公告,《关于调整设立资产管理公司方案的议案》已获董事会投票通过,同意投资不超过50亿元设立资产管理公司。

不难看出,在监管政策导向下,商业银行对于资管子公司的布局正在提速。根据《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的要求,主营业务不包括资产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资产管理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强化法人风险隔离,暂不具备条件的可以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业务经营部门开展业务。

此外,根据业务分离原则,资管新规还要求金融机构应当确保资产管理业务与其他业务相分离,资产管理产品与其代销的金融产品相分离,资产管理产品之间相分离,资产管理业务操作与其他业务操作相分离。

也就意味着,在新的规范之下,子公司制似乎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必由之路。“在对金融机构的要求上,‘不以资管为主营业务的金融机构需另设独立资管子公司’说明开展资管业务可能会有牌照要求,之后虽补充提出‘不具条件可暂设资管部门代替’,但时间未明确,仍具不确定性,相关金融机构需要提早应对。”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分析说,而在金融机构资质要求上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具有托管资管的银行开始需要另设资管子公司来开展业务,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银行陆续提出要求。

从不同类型的银行看,股份制银行设立资管子公司的进展较快。目前,招商银行和华夏银行设立资管子公司的计划均已获董事会审议通过。两家银行在公告中均称,拟出资人民币50亿元,全资发起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在适当时机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并在监管批准的前提下,可引进战略投资者。

由于银行的主营业务并不包括资管业务,通过设立具有独立法人主体的资管子公司不仅可以明确资产管理业务的交易主体地位和体制架构,也是实现风险隔离的一个重要途径。

而从市场影响看,基于银行理财的庞大规模,银行系资管子公司的设立对资管行业格局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根据中信证券的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受监管的资产管理行业总规模高达126万亿元人民币,其中银行理财产品资金存续余额为29.54万亿元,占比23.44%,规模最大。“从银行资管业务23.44%的市场份额来看,目前银行资管相较于其他资管机构已经具有初步的规模先发优势。”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分析称,在商业银行资管子公司成立后,表外理财业务将具备独立性,以投资客户利益为重,从事代客理财金融服务,很可能引领资管行业格局变迁。

避免“重复建设”

业界一致认为,无论从监管方向还是业务发展角度,设立资管子公司无疑是银行发展资管业务的最优路径,而在筹建资管子公司之后,银行又将如何进行业务布局也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李奇霖认为,在资管业务独立出来后,银行将转为代销机构,向金融产品超市的方向发展,子公司则专心做资管业务,专业分工,从制度上实现表内表外风险的隔离。对于银行资管子公司的定位,可能会是“公募基金+基金子+财富管理”的组合,一来专注于标准化股债资产的投资,继续控制零售端,并适宜维护好高净值与家族客户;二来不放弃此前积累的项目经验与资源,利用母公司的渠道、信息与资源优势,做好非标理财。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目前相关监管细则尚未出台,银行在探索设立资管子公司的过程中,还有不少问题需要研究,包括如何处理资管子公司和母行的关系,以及与全行风险管理的一致性等。此外,从资管新规的阐述来看,未来银行资管子公司在业务经营范围上与目前公募基金的边界已经十分模糊,对于已经拥有公募基金的银行而言,未来是单独设立资管子公司还是进行业务整合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例如,工农中建等大型银行已经合资成立了工银瑞信、农银汇理、中银基金、建信基金等一批银行系公募基金,业内认为,如果新设资管子公司难免与现有的银行系公募基金存在“重复建设”。

对此,明明研究团队认为,站在银行母公司的角度,设立一家资管子公司发行资管产品,足以实现表内外风险隔离的目标,而同时设立资管子公司与公募基金可能会存在资源分散、重复建设、品牌稀释等经营管理问题,这也就解释了为何目前积极推进资管子公司建设的以股份制银行为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