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 >

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我市2022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积极推进绿美江门生态建设-世界聚看点

2023-06-06 10:15:44    来源:江门日报

今年4月至5月,市人大常委会就我市2022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深入开展调研,并在5月29日召开的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江门市2022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相关资料图)

2022年,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保持前30强,主要指标PM2.5、PM10年均浓度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水质指数同比改善6.59%,水环境质量在全省排名第六位;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连续四年获评“优秀”;全市累计完成8747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达80.24%;成功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市人大常委会认为,2022年,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较好完成年度环境保护目标任务;但是,我市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基础仍较薄弱,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难度明显加大,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依然任重道远;接下来,要突出绿色赋能,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补齐短板,推动绿美江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文/毕松杰 区志宏 林碧云

臭氧治理要更加科学化精准化

据监测,2022年我市AQI(空气质量指数)达标率为81.9%,未能达到省下达的目标(89%),臭氧污染问题仍较突出,超标天数中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比达95.5%。

市人大代表,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首席预报员叶朗明以2023年4月20日臭氧污染过程为例,本地阴天日照弱,没有出现利于生成臭氧气象条件,但是上游广佛气象条件很好(阳光很强、气温30℃),在东北风传输下,当日14时本地臭氧浓度激增,可见在某些过程中外来传输比例比较大。

“经过多年治理,我市颗粒物污染已经明显改善,但是臭氧污染仍处于‘靠天吃饭’的阶段。我们一方面要摸清臭氧本地贡献、外来传输占比多少;另一方面,本地污染贡献中,前体物VOCs来自涂料、玻璃还是粘合剂?氮氧化物来自汽车尾气还是工业排放?我们需要建立清晰的摸底清单。”叶朗明说。

臭氧形成过程受到温度、光照强度、光解速率等很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十分复杂。“我们建议探索臭氧污染过程精细管控,结合每日预测条件,可以在一定概率上预估未来出现污染的可能性;结合前期评估的本地污染贡献,在此基础上,决策部门可以做出减排的行业范围和强度,使臭氧治理更加科学化和精准化。”叶朗明说。

大气污染防治,绿色交通先行。“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目前我市道路运输绿色转型进展比较慢,全市新能源汽车普及率仅有3%左右,与珠三角其他兄弟市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农村农业工委主任胡亦邦建议,一方面加快推进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运输企业绿色转型提供支撑;另一方面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持续优化区域港口群布局,加快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力度,提升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还建议积极推进“双碳”工作,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优化调整,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重点推进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分布式能源站、珠中江天然气主干管网、台山工业新城和开平翠山湖2个集中供热项目等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绿美江门生态建设,加快推动台山镇海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经过多年持续攻坚,2020年和2021年潭江水质实现达标,但2022年潭江牛湾国考断面水质反弹为Ⅳ类,主要是因为溶解氧指标偏低(溶解氧浓度为4.9mg/L)未能达到Ⅲ类标准(5mg/L),证明我市水环境持续改善基础仍不牢固。市人大常委会建议,针对潭江牛湾国考断面雨水溢流污染深入开展专题研究,摸清溢流污染的主要来源、污染规律及其对潭江水质的影响,制定科学、系统、精准的综合治理措施,做到源头控制、末端拦截及生态处理,确保潭江牛湾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切实抓好涉农领域生态环境保护

只有保护好了环境,农业农村发展才能得到基础保障,才能做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在调研中发现,我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维护资金保障存在一定缺口,资金缺乏成为目前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最突出的短板。

“我们建议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环保专项资金支持,加大涉农统筹整合资金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新增债券支持,用好帮扶资金及自身可支配财力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同时,创新投融资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实施专业化运营维护管理,多管齐下努力破解部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低、运营维护差、经费保障难等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梁炎浓说。

“我们调研发现,目前我市广大农村存在不少空心村、候鸟村,许多村庄平时没几个人住,大部分农村的污水是村民的生活污水。为此,我们建议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充分利用周边生态资源,采用符合农村特点、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重视配套管网建设,建立可持续的运行维护管理机制,保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得成、用得好。”胡亦邦说。

农业固体废物是固体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作为农业大市,农业固体废物具有量大面广、性质复杂的特性,给乡村生态环境和农业高质量发展造成较大压力。“我们建议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强化农业固体废物源头治理和综合利用;强化农膜使用,因地制宜设立回收网点,以回收利用、地膜减量替代为主要治理模式,探索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等措施,有效防控农田‘白色污染’;加快农药包装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健全完善回收处理体系,督促农药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履行回收处理义务。”胡亦邦说。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还发现,我市部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维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镇级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或提标改造进度缓慢,配套管网覆盖面不够,纳污能力有待提高,建议加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力度,逐步补齐管网缺口,全面查找和修复改造混接、错接、破损管网,进一步提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

“我们现场调研了台山市静脉产业园项目、开平市水口镇污水处理厂二期、月山镇工业区尾水集中深度处理厂3个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议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加大工作推动力度,市级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等部门要加大督导帮扶力度,确保各项目按时保质完成,发挥治污效力。”梁炎浓建议,环境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前,要做好规划评估,能满足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容量需求,并为远期发展扩容留足空间。如水口镇污水处理厂一二期工程,处理能力是15000吨/天,根据该镇人口数量及供水量,目前已基本饱和,预留空间不足。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