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银行 >

平畴沃野尽欢歌 ——南阳市落实全面乡村振兴战略走笔

2023-06-07 08:14:24    来源:南阳网

贯彻省委“十大战略” 奋勇争先更加出彩 | 

平畴沃野尽欢歌

——南阳市落实全面乡村振兴战略走笔


(资料图片)

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及文旅项目,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全媒体记者 崔培林 摄

全市有小麦种子基地6.6万亩,先后推广14个小麦品种,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8%以上

“八大集群”77家重点企业年销售收入293.24亿元,30个省级联合体销售总收入1494.75亿元,出口农产品93.3亿元

创建“美丽小镇”22个、“四美乡村”305个、“五美庭院”21.3万户

深耕沃野,逐梦前行。

眼下,南阳大地处处都能看到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

社旗县桥头镇全农供港蔬菜基地内,工人们忙碌其间,采摘分拣、装箱外运;西峡县五里桥镇白庙村农耕文化撩拨着人们对老家的淡淡情思;卧龙区青华镇三李营村的车间机声隆隆,数十名女工巧手翻飞间,一朵朵惟妙惟肖的仿真花逐一开放……

建设副中心,大头重头在“三农”,潜力和空间也在“三农”。

南阳市委、市政府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以党建引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以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提升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建设美丽乡村,一幅“粮食稳、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底盘”稳扎稳打

每天早上,方金伟都要到田间地头转一转。方金伟是南阳市卧龙区陆营镇朱屯村党支部书记,也是一名村级田长,巡田护耕是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在南阳,几乎各村地头都立着醒目的“田长制”公示牌,每个“田长”要对自己辖区的耕地负总责。

与“田长制”配套的,还有从市延伸到村小组的“网格员”队伍,全市自然资源系统5000多名工作人员全部下沉到县乡村任网格员,实现了每一片耕地都有人看、有人管、有人护。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版图中,南阳耕地面积不足全国的1%,夏粮小麦产量却占到全国的2.4%,是名副其实的中原粮仓。

南阳市坚决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民生责任,坚守粮食底线不懈怠、产业强粮基线不放松,做到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稳增收。

——政策精准发力,稳住种粮预期。

先后出台主食产业化发展规划、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方案等,举全市之力打造新时期国家粮食生产核心主产区。

面对近十年来最复杂的冬前苗情和病虫害,南阳采取一系列超常规举措,统防统治、应防尽防,去年粮食总产量143.11亿斤,夏粮实现“十九连丰”。

——藏粮于地,农业“身板”更有力。

打好粮,需要好地。南阳人对此悟得很透。

在宛城区高庙镇谢营村,目之所及一马平川,平坦的机耕道把大片麦地整齐分割,浇灌设备等距离铺设在麦垄上。“泥巴渠变成光面渠,地下管网相连,水卡轻轻一刷,喷灌设施就开始作业,省时又省力。”村党支部书记田书原感慨地说。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智能灌溉设备、物联网农业气象站、“四情”监测系统等,智慧农业尽显“科技范儿”,南阳越来越多的“望天田”变成“高产田”。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40万亩,“十四五”期间将建成高标准农田1000万亩。

——藏粮于技,农民挑起“金扁担”。

粮食生产出路在科技。南阳市全力推动科技赋能,良田配良技,让粮食丰收更有底气。

在南阳这片热土,活跃着一支科技特派员队伍,他们走村入户播撒科技星火,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目前,200余名市级科技特派员共开展科技服务1800余次,服务农村合作组织500余个,培训群众万余人次。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南阳市鼓励种业公司化、市场化发展,政府负责把好审核关,产学研融合越来越畅通无阻。全市有小麦种子基地6.6万亩,大型种子企业2家,先后推广14个小麦品种,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8%以上,小麦品质与产量逐年攀升。

夯实粮食“压舱石”,服务全局尽显担当。

农业高质高效

满足人们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的需求,解决新形势下农业生产的结构性矛盾,南阳把重点放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同构上。

河南曹氏百川现代特色农产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粒粒小麦正在“变身升级”:小麦加工成面粉,面粉制成各种挂面、包子、油条、面包、糕点等食品,销往全国各地,身价涨了好几倍。

“以前农户种啥卖啥,现在跟着市场调结构、盯着车间管田间。”公司总经理曹东旭说,订单农业让地头连起了市场,既满足了企业对优质小麦的需求,又有效解决了农民种粮、卖粮的风险。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南阳紧紧围绕产业兴旺下功夫做深做实,通过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和品牌化,南阳农业大市的粮油产能优势,也升级为产业优势、品牌优势,价值链不断提升,产业振兴的势能得到新集聚。

“仲景”“赊店”“想念”……一个个驰名商标打响了南阳农业品牌。去年南阳肉食、粮油制品等“八大集群”77家重点企业年销售收入293.24亿元,30个省级联合体销售总收入1494.75亿元,出口农产品93.3亿元。

特色产业扎根成长,农民收入也持续增长。

因土壤富含有机质、有效钾,唐河县滨河街道王庄村产出的红薯糯性强、甜度高、品质好,广受市场欢迎。仅此一项全村收入就达300多万元,人均6000元。

在药益宝等艾草企业的引领下,卧龙区七里园乡达士营村发展规模以上企业7家,仅电商年产值就接近3亿元,吸纳周边3000多名群众就业,人均年收入4万元左右。

随着“互联网+”“旅游+”“生态+”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农产品出村进城,农民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全市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1349个,实现营业收入3.97亿元。

全环节升级、全价值提升、全产业融合,农业正在成为越来越有奔头的优势产业。

农村宜居宜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抓好以乡村建设为重点的农村现代化是必须拿高分的“必答题”。

立足实际,规划先行——

宛城区岳庄村,对原汁原味的古建筑、青石路等进行保护和修缮,吸引200余位画家到此创作,实现了从“空心村”到“画家村”的美丽蝶变;镇平县雪枫街道七里庄村,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红色文旅和生态农业观光……

根据地形地貌和资源禀赋的特色,全市县域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初步完成,1093个村庄有了实用性村庄“画像”。

人居环境,整治增“质”——

南召县南河店镇龙王庙村累计投入1000万元,改善基础设施,并通过星级文明户、门前三包等评比机制,调动村民参与环境整治,让村庄“颜值”越来越高。

治理“六乱”,开展“六清”,我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所有行政村,全市创建“美丽小镇”22个、“四美乡村”305个、“五美庭院”21.3万户。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延伸覆盖——

走进镇平县老庄镇凉水泉村,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通向各家各户。经过几年的建设,路通了,水美了,设施完善了,这些成了凉水泉村带动各项产业发展的基础。

南阳广袤乡村“硬件”“软件”同步强化。有条件的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8%,建成基层综合文化站246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4946个,全市公有产权村卫生室比例达到81.76%。

宜居又宜业,越来越多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汇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党建强基铸魂

以2万多亩辛夷为基础,大力发展生产加工、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农业综合体,让昔日小山村变成今日网红地——这是南召县皇后乡天桥村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全面争创河南省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的生动实践。

逐梦前行,首在把舵导航。南阳市持续以务实举措、创新理念推动“五星”支部创建工作走深走实,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副中心城市提供坚实支撑。

前不久,在宛城区溧河乡王堂村,一场“五星”支部创建宣讲培训会进行得如火如荼,村“两委”、党群代表不时与授课老师互动,现场气氛热烈。

南阳市通过“五星支部培训班”对全市村(社区)支部书记分批次开展集中轮训,推动各级党委、政府以强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更实的责任举措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同时,把“五星”支部创建工作纳入年度党建绩效考核重点,并拿出奖励资金4604万元,对创成“四星”及以上支部的村(社区)和村(社区)“两委”干部进行奖励;拿出1220万元对“四星”以上支部“两委”成员实施“学历提升计划”,营造了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4528个行政村展开“争星”大战,2843名“五星”支部创建指导员躬身入局、高台起势,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方城县小史店镇锻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吸纳返乡大学生、致富能手、回创人才、先进模范等30人加入基层党组织;

——西峡县五里桥镇土槽村党支部抓住北京顺义和南阳西峡对口协作契机,围绕农旅做文章,建设了爱情小镇,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内乡县马山口镇郑湾村通过建立“药农-合作社-龙头企业”利益联结机制,发展中药材产业,人均收入不断增加……

新希望播种在广袤田间,新动能孕育在美丽村落。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昂扬激越的振兴乐章在南阳大地上越奏越响。(全媒体记者 陈 琼)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