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银行 >

温暖的柞蚕

2023-07-07 12:31:09    来源:南阳网

温暖的柞蚕

陈学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外婆家的院子里,支起一台打丝锅。外婆整日站在锅边,吱吱呀呀地蹬着转轮,银色的蚕茧,被一根根丝线拉扯着,不停地在锅中跳跃,变戏法似的,蚕茧儿越抽越薄,一只只肥美的蚕蛹在锅中沉浮。这个时候,趴在打丝锅边的我,总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它们,嘴巴里的涎水直流。于是外婆就鼓励我:先捏一个尝尝!面对锅中翻滚的浪花,尝试几次总不得手。外婆在缫丝的当儿,蜻蜓点水一般,从浪尖上为我抓出一只。当黄澄澄的蚕蛹到我手中时,却成了烫手的“山芋”,让我无法拿捏,却又不肯轻易放弃,于是急中生智,赶紧把它抛到空中,再准确地接着,反复几次,蚕蛹的温度便降低了,勉强可以留于手中,再一边不停地吹气,一边左右倒手,最后终于品尝到了来之不易的美味。每当这个时候,外婆总会笑得前仰后合,夸我人小鬼大,脑子还蛮灵光的。

当外婆抽完最后一根丝线,就会拿出一把笊篱,抄一笊篱蚕蛹放到我的面前,抚摸着我的头说:平地的娃儿们稀罕这个,好好过过吃蚕蛹的瘾。几十年过去了,每当人们提起柞蚕,提起蚕蛹,或者提起与柞蚕有关的事情,脑海中最先出现的,总是在外婆家吃蚕蛹的场面,多么温馨,多么美好!那是我一生最温暖的回忆!

屋前的小树已渐渐长大,成为一株风姿绰约的大树了。我上小学,读初中,再也没有时间经常去外婆家了,即便放了寒假或是暑假,偶尔到外婆家去一次,也总不是养蚕收茧季节。也算少年粗心吧,后来每每回忆起蚕蛹,进而回忆起柞蚕,虽然知道蚕蛹是柞蚕变来的,但柞蚕长什么样子,却一片茫然。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长,才知道家乡南召是著名的“柞蚕之乡”,养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那时候我已经转到县城读书,遥看春山绿意渐浓,决定趁星期天到外婆家走一趟。但去得还是早了一点儿,外婆见我,很是高兴。当打听舅舅去哪里时,外婆高兴地说:嗨,你舅舅忙着去蛾房挑蚕儿去了。

中午时分,果真见舅舅肩上挑着两个簸箩,悠悠晃晃地回来了。我看到簸箩里铺满细小而圆滚的蚕籽,蚕籽上附一层青翠的柏枝儿,柏枝的上面,蠕动着一些不经细看根本发现不了的昆虫儿,那虫儿浑身上下长满细长的绒毛,一端还顶着一个红色的大脑袋,我疑惑地望着舅舅,舅舅说:这就是小蚕儿,长大了就是柞蚕。我有些难以置信,这么孱弱的生命,一阵风就可以把它吹跑了,哪能经得起一丁点的风雨,可是却能长成大蚕,结成茧儿,缫成丝儿,做成衣裳,温暖人间。多么神奇顽强的生命啊,让人真的不敢相信!舅舅把担子放到院子里和我们一起吃饭,这时一只大公鸡偷偷摸摸地奔了过来,伸出脖子去啄食簸箩里的小蚕儿,被外婆发现后,随手操起一把扫帚,狠狠地朝大公鸡打去,嘴里不断地骂着狠话。舅舅笑道:你外婆啊,对小蚕儿那亲劲儿,是什么也比不了的。

是呀,正如家乡一首歌谣中所唱:“蚕姑娘,蚕姑娘,全家都把你指望。爹爹指你买大犍,妈妈指你盖新房,哥哥指你娶娘子,姐姐指你添衣裳。”蚕乡人的温饱,都指望着这小小的蚕儿啊!

日子像水银泻地,覆去难收。鬓角不知几时已爬上了几丝华发。偶尔闲下来,坐于客厅的落地窗前,看青山不老,云卷云舒,真有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感慨。这些年来,随着生活的稳定、工作的顺利,心中已经没有太多的期许和追求,对周围的事物也变得漠不关心起来,总感觉很多事情与自己无关,自己是个局外人和旁观者。

前年,女儿到了出嫁年龄,妻子忙前忙后为她准备嫁妆。在我的认知里,嫁妆无非就是几床被褥而已。当妻子把嫁妆准备齐全时,我发现现在年轻人的行李被窝,早已不再用棉花,而是更轻更软的丝绵被。那丝绵被是蚕丝做成,制作精细,质地考究,高端而时尚,还都是家乡的“知名品牌”。抚摸着柔软温暖的蚕丝被,我心里忽然就想起了柞蚕,想起曾经吃过的蚕蛹。仿佛还在昨天,实际上,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

如今的家乡,柞蚕用途早已实现了华丽的转身,不知几时起,街道两边的店面上,到处是“阿房宮”“夜百合”“暖月坊”等本地知名蚕丝被品牌,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和国外。

虽然生于蚕乡,长于蚕乡,但我与柞蚕的交际并不多,甚至没有近距离接触过、观察过。

那日,一位文友忽然邀约,要我到郊区的万亩蚕坡去看柞蚕,我没有想就答应了,因为我知道,我的心里始终没有放下柞蚕,即便岁月流逝,隔山隔水,但那份感情仍然久久留存。到了蚕坡上,一墩墩栎树丛连绵起伏,苍苍翠翠,像一片海洋,在山风的鼓荡下起起伏伏,让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金黄的柞蚕儿,已经有手指那么长那么粗了,仔细看去,胖嘟嘟的,憨态可掬,它们的身体呈节状生长,附着细细的绒毛,两侧有银色的斑点,头部还长着长长的尖角,拿在手中,它们笨拙地蠕动着,让人心生爱恋。我们行走在蚕坡上,能清晰地听到蚕儿们啃食栎叶的“沙沙”声,一个个头顶蚕筐的农家少女和淳朴憨厚的汉子,穿梭在碧波荡漾的绿树丛中,把蚕筐中的蚕儿一点一点地撒在栎丛上,酷似一幅清新秀美的画卷。

我站在蚕坡上,又想起了我的舅舅。舅舅六十多岁了,表哥表姐多次要他去城市里养老,但他舍不了故土,离不开家乡的蚕坡。每到春天,在家门口的山坡养上一季蚕儿,养得不多,收入也就万儿八千的。拿舅舅的话说,是个营生,是个念想。养蚕的季节没有蚕儿,哪像蚕乡人的日子?有蚕儿相伴,日子才有奔头。每逢蚕儿进入三眠场,舅舅就会给表哥表姐打电话:赶紧回来帮忙吧,人手不够,蚕儿吃光了栎叶,在地上到处乱爬呢!表哥表姐一听情况紧急,再忙的事儿都要放下,日夜兼程地回家给老父亲帮忙。一家人在蚕山上忙碌,在农家小院里团聚,那温馨的场面,感动了青山,感动了绿水,感动了蚕乡忙碌的乡亲们……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