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公司 >

李卫东:理想主义没有年龄限制

2018-04-16 11:28:50    来源:中国网

2017年,李卫东离开了美国运通公司,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中国,任平安银行信用卡事业部市场总监。李卫东赴美读书是1996年,彼时中国的信用卡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那一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信用卡的透支功能刚开始被广大国人认知并接受。中国经过二十年的激荡变化和高速发展,不仅信用卡发卡量呈“井喷式”的增长,而且国民的消费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马云被问到“透支消费让人担心”的问题时,他说:“那是上了年纪的人才这么想,你看今天的80后、90后,更敢于花明天的钱。我们应该学会花明天的钱,花别人的钱,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平安银行信用卡事业部市场总监 李卫东)

这种变化也让李卫东感到惊异,他带女儿逛深圳万象城,女儿说:“到处都是欧美品牌,这里比美国还美国。”李卫东说:“中国人学美国的东西比美国还快,以信用卡为例,美国运通从六七十年代开始发展,用了五十年走到今天这一步,我相信中国可能十年、十五年就走到这一步。现在,美国平均一个人大概三张信用卡,而中国平均不到一张,但中国很快会往信用卡消费的方向走。”

李卫东在美国运通是从事大数据分析的工作,他认为大数据让人类的认知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当他用大数据研究中国的信用卡消费者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像广东、上海、江浙等较为发达的地区借钱的比例比内地要高得多,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区分期、贷款的比例远远低于沿海地带。中国自古以来的观点认为借钱是穷人的行为,可从大数据上来看,反而是发达地区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借钱”。

中国奇迹般的发展速度,既来自惊人的学习能力——用数年的时间来完成西方国家数十年实现的变化,也来自国人适应变化的能力。刚刚回国的李卫东,在适应快速变化的消费市场的同时,也在适应个人职场上的新转变。

李卫东面对的转变之一就是工作氛围。他来到平安银行,所管理的是一个基本上由 80 后、90 后构成的一百多人的团队,与他在美国的工作情形完全不同。他举了个例子:在美国的时候,每周五下午四点钟大家全都下班走了;而回到国内,他发现每次周五到六七点了还有一帮人在,问他们怎么还不回家,他们很吃惊,觉得怎么会问这种问题。这给他的感触很深,在国内,大家学习的欲望很强烈,也都是带着激情在工作的,这种激情也感染到了他,希望能够帮助员工更好地成长。

在带领团队时,李卫东的原则既简单又不简单:“评价一个领导好不好有一个最简单的标准,那就是如果你有一个孩子,你愿意他跟这个人工作吗?”他希望自己是一个自己孩子也喜欢的领导。

李卫东关注个人内心感受和体验,他愿意看到年轻人的成长,他鼓励年轻人发言,也愿意聆听和及时反馈。李卫东说 :“电影《英雄》中李连杰饰演的角色说:一个好的时代是不需要英雄的。英雄寂寞,因为时代完整。人在这个时代真正有价值的是,能够让每天跟你接触的那十来二十个人的生活稍微好一点,对别人有点帮助,这就是你生活的意义。”

李卫东回国加入平安银行工作,可以看作时代趋势的缩影,越来越多在发达国家工作的高级人才回到中国,在李卫东看来,这不仅仅是因为高速发展带来的可能性,以及落叶归根的文化吸引,还取决于国家人才引进的政策和管理水平。李卫东说:“平安银行引进了许多有丰富国外经验的人才,而且他们回国之后都很快就能适应,说明平安银行在引进外面的人才、相应的政策,以及使用上摸索到了比较成熟的方法。”

在平安银行工作的经验,也悄然改变着李卫东。其中最大的改变,或许是理想主义的感染。这种理想主义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不管是身边普通的员工,亦或是管理层。平安集团董事长兼 CEO 马明哲希望平安能建成世界上一流的银行、世界上最好的金融集团,要和谷歌、亚马逊对标。李卫东在美国待了二十余年,曾经以为一生平平淡淡亦很好,回国之后,听到这些豪言壮语,也不禁为之动容,理想主义是没有年龄限制的,正如鲍勃·迪伦的歌词“昔日我曾苍老,如今我才风华正茂”。

李卫东回到中国,是因为他心中有和平安银行一样的目标,那就是乘势而起,不负时代。他适应着急剧的变化与快速的发展,也享受着现在的工作状态,融入平安大家庭求新求变、积极向上的氛围。对于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他来说,重要的不是早一点出发,而是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来源:《新周刊》    文|蒋方舟

相关阅读